大米加工精度测定仪操作全流程解析:精准检测与应用指南

线

文章来源:优云谱光电科技 发布时间:2025-04-16 13:35:41

大米加工精度是衡量碾米工艺质量的核心指标,直接影响大米的品质与市场价值。传统人工目测法存在主观性强、效率低、误差大等问题。大米加工精度测定仪通过智能染色显色技术与高精度图像分析,实现加工精度(留皮度、整精米率、碎米率)的客观、快速检测,严格遵循GB/T 5502-2018、GB 1354-2018等国家标准,广泛应用于科研院所、质检机构、碾米企业及粮食流通领域。

白底1.jpg

一、仪器核心功能与技术优势

1、高效检测

单次检测1~2000粒(最大18g),耗时≤90秒,支持批量自动分析。

染色后自动识别留皮(蓝绿色)与胚乳(紫红色),避免人为误差。

2、精准合规

双光源彩色扫描仪(4800×9600dpi),最小像素0.005mm×0.0026mm,确保图像细节。

大米加工精度测定仪内置10个标准粒校准,支持人工修正误判颗粒,结果100%可靠。

3、智能管理

数据云端存储、远程查看,支持条码枪录入样品编号。

检测报告含留皮度分布直方图、整精米率及碎米率统计,一键导出Excel。

二、操作步骤详解

1. 前期准备

环境要求:温度10~30℃,湿度≤85%,避光平稳放置,电源220V±10%。

染色处理:

① 将大米平铺于染色盘,均匀喷洒伊红Y-亚甲基蓝染色剂;

② 静置显色,留皮/胚呈蓝绿色,胚乳呈紫红色。

2. 扫描与检测

将染色样品放入扫描仪,选择“反射稿”模式启动扫描(≤90秒)。

软件自动分割每粒米,计算留皮度、整精米率及碎米率,生成分类图像。

3. 数据分析与修正

人工干预:通过鼠标修正分界模糊颗粒,确保准确性。

标准校准:对比内置10粒标准面积值(Sr),可自定义调整。

4. 结果输出

报告内容:留皮度判定、分布直方图、整精米/碎米分类统计。

数据管理:原始图像、单粒编号及轮廓图分类保存;启用屏幕录制功能记录全程。

三、注意事项与维护建议

操作规范

染色剂需按标准比例配制,避免过量覆盖影响显色。

定期清洁扫描面板,检查光源均匀性。

设备维护

避免震动、电磁干扰,关机后拔除电源。

加密狗妥善保管,软件定期升级。

结语

大米加工精度测定仪以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标准化,其高效性、精准性与国标兼容性,为粮食加工品质管控提供了科学工具。从染色显色到智能分析,从云端数据管理到多场景应用,该仪器不仅提升了检测效率,更为大米产业链的规范化、数字化发展注入核心动力。



文章地址:https://www.lyjcy.com/hydt/171.html

N 相关文章 / Related articles